时间:2023/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以下仅列举二战中战力最为强劲的十艘战列舰,以供网友赏鉴。

一、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 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 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依阿华号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舷号BB-61),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Jersey舷号BB-62),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舷号BB-63),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舷号BB-6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llinois)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速战列舰––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 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依阿华级船体 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

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毫米50倍口径主炮。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服役后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为航空母舰护航和支援两栖作战。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为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提供防空火力。先后参加了进攻马绍尔群岛作战、马里亚那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密苏里号战列舰是依阿华级战列舰中建成的第三艘,该舰服役后不久,即因年9月2日作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非常出名。

二战战争结束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 爆发后,年4艘依阿华级舰再次服役。战争结束后,年4艘舰编入预备役,又一次全部封存。年,新泽西号第三次“从军”,赶赴越南参战。因其作战能力有限,消耗费用过大,年该舰又退出现役。

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增设了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8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4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及直升飞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这次现代化的改装尽管给“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前途带来了一丝曙光,但重新复出的战列舰仍未摆脱衰亡的下场。年,第四次服役刚刚8年的新泽西号和刚服役6年的衣阿华号便再次封存。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战争中的 枚战斧巡航导弹,两艘舰共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战列舰还用毫米主炮轰击了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年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大和”号战列舰

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试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吨,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转(照片为人工上色,摄影:桥本敏郎)

这是目前流传最广的战舰大和建造照片,也是 一张详细的舾裝照片,摄于年9月22日吴工厂舾裝舰桥,画面右边的是凤翔号航母(遮风栏呈竖起状态),凤翔远方为间宫号给粮船,背景为停泊在二河川口的驱逐舰群。左侧可见第6战队的重巡洋舰加古、衣笠、以及一艘特设给油船。长期以来日本人对这张照片的钻研判读机会发展成一门学问。拍摄者为造船部设计官桥本敏郎技术大尉。日本投降后桥本前往东京,以“技术资料兼民族纪念品”的名义将照片托付第二复员省(原海军省)官员福井静夫保存。

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从年到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年建成),排水量 ,火力最强,装甲最厚重,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

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级战列舰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

年6月,“大和”号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而“大和”号则在三百海里以外无所事事。8月17日,“大和”号再次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但该舰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整天呆在港里继续无所事事。年2月11日,“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接替“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5月8日,“大和”号离开了特鲁克回到吴港入坞修理了3个月,又于8月23日回到特鲁克。其后一些日子里,该舰被指派去向一些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和补充兵员。

年12月25日,“大和”号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进水约吨。受损后的“大和”号加速撤离了这一海域。年1月16日,“大和”号再次回到吴港入坞修理,出于防雷的考虑,在其舷侧水线以下的防水区划内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厚6毫米的钢板。同时进行改装提高防空能力,战列舰舷侧的2座毫米炮塔被拆除,同时加装了6座毫米双联装高炮,25毫米高炮数则增至98门。同时舰上还装上了警戒雷达。年4月10日,“大和”号的修理及改装工程结束。

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已经变得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联合舰队把拥有“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的第二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年6月,“大和”号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在这场航空母舰大战中,损失惨重的第1机动舰队撤离战场。“大和”号 次用主炮向来袭的美国飞机发射3式对空炮弹。

年10月22日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二舰队从婆罗乃湾出发,参加莱特湾海战。10月24日,栗田舰队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猛烈空袭。在战斗中,“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被击沉。“大和”号仅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10月25日晨,在萨沃岛附近,第二舰队发现美舰。“大和”号的毫米主炮在米距离上对美舰开火。烟幕和雨幕以及美国驱逐舰的攻击行动干扰了“大和”号的射击。中午时分,栗田放弃了追击美舰的机会,开始回撤。年11月24日,“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

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战。日本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 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 个攻击波,美国飞机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公斤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的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43时,大和舰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大和”号航速降至22节。13时3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飞机到达。13时37分,“大和”号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分别命中、、号肋骨),使其舰体左倾达7-8度。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美机投下的一枚公斤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大和”号排水阀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14时01分,美机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号船肋。

14时12分,大和舰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

14时15分,大和舰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令。

14时23分,大和舰突然发生主炮弹药库大爆炸,葬身海底,全舰名官兵(连同司令部人员共有人)中仅有人获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员获救),其沉没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50海里,德之岛西北海里,东经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三、俾斯麦级战列舰

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希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这就是纳粹德国最强战列舰“俾斯麦”号。

它以普鲁士铁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国 的工业和科技智慧结晶,其武备之强令同时代战舰望尘莫及,只用6分钟就消灭了被称为英国海上国力象征的胡德号战列舰,震惊了整个世界。然而,初战3天后,“俾斯麦”号就永远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战与初战一样惊心动魄,至今仍为无数军迷津津乐道。

号称“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

“俾斯麦”号于年开工,年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身长英尺(约合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标准排水量为吨,是当时世界上 的战列舰,在海军史上也仅次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尽管个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推动下,航速可达30节。主炮装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能够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装甲防护方面,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 防护尺度,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合33厘米),鱼雷防御系统可以抵御千克德国 金烈性炸药,防护能力十分惊人。

此外,舰上还装有德国 式的雷达、无线电侧向仪等电子设备,加上精巧周密的水密舱设计,被德国海军称为“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年,“俾斯麦”号举行下水仪式时,希特勒亲自到场发表声嘶力竭的演说,并亲手执行了砸碎香槟酒的传统仪式,对其寄予无限厚望。

6分钟消灭皇家海军骄傲—“胡德”号

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 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

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两艘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遇。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为德国海军所熟知和痛恨的一艘战舰。据德国军官回忆,“我们从事军事演习时,指挥官总用这艘船吓唬我们,每次任务之前都会说"我们要和胡德号交战"。”

5月24日的这次相遇后,“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首先开火,“俾斯麦”号回敬了一连串炮火,其中一枚炮弹贯穿“胡德”号薄薄的装甲甲板,引爆了船尾的弹药库。仅仅不到10分钟后,“胡德”号就沉没了,船上余人,只有3人生还。

重重围歼之下永沉大洋

“胡德”号被击沉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举国震惊,就像美国人对于珍珠港遭袭时的感受,英国人无法相信,集皇家海军辉煌历史于一身的“胡德”号,竟然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被击沉了。"俾斯麦"号既然能在6分钟内打沉"胡德"号,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首相丘吉尔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以将其摧毁。

5月26日,“俾斯麦”号在海上遭遇风暴。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从“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的15架“箭鱼”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舰尾螺旋桨,使“俾斯麦”号丧失了方向控制,只能原地打转,英国舰队随即围拢过来。27日,皇家海军“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3艘英国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船员中穿过。

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近三千发炮弹,但令人惊奇的是,“俾斯麦”号在如此打击之下居然始终在海面漂浮。最终,英军只能通过巡洋舰发射鱼雷才将其彻底送入深渊。

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号(NorthCarolinaBB55)、华盛顿号(WashingtonBB56)。年10月27日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年4月服役。同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年6月14日开工,年5月服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年,“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相继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北卡罗来纳”号成为当时为航空母舰护航的 的一艘快速战列舰。在这次战斗中卓有成效的表现,为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奠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对空掩护。年11月14日“华盛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夜战中,利用雷达的引导击沉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舰。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新舰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北卡罗来纳级两舰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动,主要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尔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年退役。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尔角河作为一艘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华盛顿”号于年拆毁。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吨(年);满载排水量:吨(年)

舰长米; 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 吃水10.8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轴马力

航速:28节;续航力:17海里/15节,海里/25节

武备:9门3座三联装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60门和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40–60门

舰员:设计编制人(其中:军官人,士兵人)

六、黎塞留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黎塞留级战列舰

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 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 的红衣大主教。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服役历程

“黎塞留”号于年开工,但法国相对薄弱的造船工业使其建造速度无法与英美相比,到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完毕,却都未经过调试,没有形成战斗力。这时候,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为了避免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于6月15日离开布雷斯特,6月18日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二战期间,它加入盟军英勇作战。

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的到来比法国人预计的快得多,海上战斗尚未打响,法国却从陆地上溃败了。年上半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到年6月,巴黎沦陷,法国国防彻底崩溃。随着法国傀儡政权与纳粹德国签定和约,法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仆从国,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国投降,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其中,旧战列舰“洛林”号和“库尔贝”号正在英国访问,法国投降后立即被扣留;快速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与两艘旧战列舰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黎塞留”号也面临着投降或是战斗的选择。

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6月15日,尚未 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虽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权,但态度大多摇摆不定,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制定了名为“抛石机”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斗力。

年7月3日,英国不宣而战,对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攻击,在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没或搁浅,仅“敦刻尔克”号侥幸逃脱。

7月8日,厄运降临到了“黎塞留”号头上,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毫米鱼雷收效甚微。这次攻击未果之后,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和“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光临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

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3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战斗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英国的攻击使法国海外舰队与盟军的关系僵化。在整个年,“黎塞留”号都在达喀尔锚泊,不宣布加入轴心国序列,但同时不与英国妥协。年,盟军在北非的“火炬”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即不参加登陆行动,也不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在美国的调解下,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 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对舰上设备进行大整休。原先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与13.2毫米高射机枪被换装为盟军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径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径速射炮;但保留了毫米大口径高炮、毫米副炮和毫米主炮。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毫米主炮的战列舰, 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制一批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接受现代化改造后的“黎塞留”号涣然一新。

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黎塞留”号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护,同时利用毫米舰炮轰击日军守岛工事。由于“黎塞留”号具有30节高航速,它能够跟随舰队中的航母行动,用舰上的大量中小口径高炮为航母提供 一层防空屏障,而航速23节左右的英国旧战列舰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舰使用。

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月,英国远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刚勇”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港进行炮击。在战斗中,4舰共发射/毫米炮弹发,各种副炮炮弹数千发,几乎完全摧毁了日军的海岸炮台与工事。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苦战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

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勒克莱尔将军的“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壮观的阅舰仪式。当强大的“黎塞留”号缓缓开进土伦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虽然法国全境解放,德国即将投降,但在太平洋战场,战争还未结束。法国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

年初,日本舰队中的航母和舰载航空兵基本损失殆尽,但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战列舰;在太平洋的多个岛屿,仍有日军经营多年的坚固工事。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依阿华”号、“北卡莱罗那”号等名舰并肩作战,将无数一吨左右的高爆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寇的 一战: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并目睹了8月15日东京湾的日本投降仪式。“黎塞留”号的战斗足迹遍及三大洋,是法国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的战列舰,也是法国海军史上最 的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回归美国海军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平洋返回法国。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 一次作战任务:在印支战争中,“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越南进行威慑。

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力量使用。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年作为废钢出售, 在意大利拆船厂解体。

七、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GeorgeVclass)是英国于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 一级战列舰。

其设计遵守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同级舰有英王乔治五世号(HMSKingGeorgeV)、威尔士亲王号(HMSPrinceofWales)、约克公爵号(HMSDukeofYork)、安森号(HMSAnson)、豪号(HMSHowe)等5艘。

乔治五世国王号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

威尔士亲王号刚服役就参加了围歼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后带着战伤运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 的《大西洋宪章》。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在马来亚海域被日军飞机击沉。

年12月26日在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击毁了德国海军战舰“沙恩霍斯特”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加入了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

设计排水量:吨,满载排水量:-吨

尺寸:全长米,水线长.5米;全宽31.4米; 吃水10.8米

主机功率100马力。 航速:29节,续航力:00海里/10节。

武备:10门14英寸/45倍口径主炮(两座四联装炮塔,一座双联装炮塔),16门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

装甲:舷侧装甲带( )15.4英寸,甲板7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炮座16英寸,司令塔( )15英寸

舰员:-人

八、维内托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

20世纪30年代法国针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开始建造新型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原有的战列舰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了。最初,意大利海军准备建造一种可以和“敦刻尔克”级相抗衡的新型战舰, ,意大利海军决定设计建造吨级的战列舰即后来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性能特点:

“维内托”级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意大利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毫米口径主炮,计划之初设想的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

安莎尔多型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分为2个部分衬管增强层,即包覆在药室和定向部后半段的2层局部增强层和内膛前部的一道增强层,最外面是一层约占炮身总长度72%的活动被筒;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炮尾为螺纹式,有6道闭气隔断螺纹,闩体由液气机构驱动半自动开闭,动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闩向左打开,另两门炮开关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匀布置4个筒型液气驻复机,正常后座距离1米。每座炮塔备弹发,其中穿甲弹发,榴弹57发。

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4吨,全长毫米/L51.92,身管长毫米/L50.0,线膛部分长毫米,药室长毫米、容积.公升。内膛表面刻有96条等齐右旋膛线,阴线深3.1毫米、宽8.毫米,阳线宽4.0毫米;膛线缠距30倍径(指膛线绕炮膛轴线旋转一周,在轴向方向移动的长度)。弹种有被帽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长1.米,重公斤,弹底装药88公斤TNT;榴弹长度于穿甲弹相同,重量公斤。发射药分装在6个药包内,总重.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压兆帕,穿甲弹初速-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意大利的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毫米/L50炮。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发,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 射程米。

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吨,圈座直径11.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炮塔下面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上部扬弹机倾角14度,电动绞盘带动上下2个供弹筐,交替装填。操作驱动机构与弹药库之间的开口间均有防火隔板和防火帘幕防护。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其中“利托里奥”号使用的是安莎尔多型,而“维内托”号和“罗马”号装备了奥托型。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毫米/L58,身管长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5毫米/L47.9;药室长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奥托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米/秒。16.35公斤 - 发射药,使用膛压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 射程米。三联装炮塔全重.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型和奥托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肉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米/秒, 射程米, 射高00米。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

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San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稳定参照系一共有11个电动陀螺组成,系统的主陀螺垂直旋转,由专用的60伏赫兹三相交流电供电,转速7转/分。陀螺仪万向悬架环上还刚性装有2只小些的水平陀螺,它们的动力由90伏赫兹的特殊三相交流电源支持。稳定器的横倾和纵倾位差稳定范围分别为正负14.5度和正负5度,并可以同时对炮身相对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修正。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型机炮有稳定炮架。“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型和4门单管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编辑本段防护系统

维内托级战列舰舰体舷侧主装甲带采用10度倾斜角的设计,舷侧中部装甲为mm,舷侧上部70mm。水平防护由三层水平装甲组成,机舱上部为三层共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mm。在意大利海军的试射实验中,侧舷和主炮正面装甲可以经受在米外射来的mm的公斤级穿甲弹。水平装甲能经受米高空投下的公斤炸弹,水下装甲能经受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的水下舷侧防护系统(即“普列塞系统”,实战效果有限,实战证明维内托级的水线以下防御力不足)。

年10月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她成为自年以来,意大利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

同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意大利海军现役。此时距意大利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维内托”的建造周期是相当长的,这可能于意造船业缺乏经验和技术装备有关。

如果“维内托”能够早些服役,那么她或许能够在参战前就拥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的舰员,从而获得更出色的战斗表现。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Veneto)在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被一枚空投鱼雷命中舷侧,导致进水吨。年之后由于燃油危机,维内托号及其姊妹舰一直呆在拉斯佩齐亚直到意大利投降。利托里奥号(Littorio)在英军空袭塔兰托时被三条鱼雷命中,入坞修理至年3月。

意大利投降以后改名为意大利号。年9月9日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至撒丁岛附近海域时,被德国空军使用无线电控制的制导炸弹重创。

同行的罗马号(年6月完工)被两颗无线电制导炸弹命中,弹药库发生爆炸,舰体断裂沉没。因佩罗号尚未完工,意大利投降后,落入德军之手被当作靶舰。

九、纳尔逊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命名。

设计与建造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 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

纳尔逊号战列舰/HMSNelson受条约规定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副炮炮塔集中配置在舰体後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基本设计思想基本与N3和G3计划相同,都是尽量使需要装甲防护的部位集中。

3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间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为了配平重量舰桥位于舰体舯部靠后的位置。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将有限的装甲重量 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需要重装甲保护要害部位的范围被缩小到最小的区域,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舰船后部存在死角的缺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 航速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有所降低。

其舰桥设计与过去战舰低矮狭小的舰桥不同,为远距离炮战观测的需要,设计成将观测设施与舰桥融合的塔状舰桥。

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并首次应用炮塔化的高平两用副炮。由于主炮在服役前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使用“高初速轻型弹”的主炮以及三联装主炮塔的性能并不理想,主炮威力提高相当有限,火炮身管寿命、射击精度还不如原来的15英寸口径炮,炮塔可靠性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于年完工服役,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 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seven”。

纳尔逊级在服役后经过了数次规模不大的改装,主要是增强防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航速的限制难以与新式军舰协同行动,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

在年,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并与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一同将这艘德国新锐的超级战列舰摧毁。

年9月29日在纳尔逊号上意大利的代表签署了投降的协定。

年纳尔逊号、罗德尼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投降行动。

战争结束后,年-年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解体。

十、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长门号

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 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概貌

长门级战列舰 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舰所搭载 口径的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并且为了主炮在远距离炮战中观通以及指挥的需要,前主桅采用了7根支柱支撑的高大的圆锥结构樯式桅楼,顶端设立射击指挥所,这种结构相当坚固不易中弹受损,随后历次改装中桅楼设施逐步增加逐渐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舰桥(之后日本海军的主力舰纷纷按照这个样式进行改造)。长门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该级舰在舰体长艏楼设置两层炮廓式副炮。 日本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带60°倾角的“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在不良海况高速航行时舰艏溅起的水雾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

随着战列舰火炮威力、射程增加,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防御装甲设计借鉴了重点防护的概念,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防御装甲,以抵御远距离炮战大角度落弹的打击,非重点区域防御装甲予以削减或撤消。长门级航速超过26节,是当时航行速度最快的战列舰,日本海军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的航速是23节。长门级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由于之前建造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是基于英国设计蓝图的更改,所以摆脱了英式战舰的影响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 型纯日本血统的战舰”。长门级战列舰共拨款建造了两艘:分别是“长门”号(Nagato)和“陆奥”号(Mutsu)。

长门级陆奥号

其他型号

在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的同时,日本海军还开工建造了加贺级战列舰和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加贺级和天城级都是在长门级的基础上,在后桅后方增加布置一座双联装主炮塔,区别在于速度和防护各有侧重。年以限制海军军备为目的的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主力舰吨位、火力和总吨位进行了限制。加贺级和天城级按照会议签定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予以销毁。

裁军会议中美、英曾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但尚未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日本一方面借口国内的小学生都已为建造该舰捐款并且该舰已经建成,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一方面加紧舾装施工。在日本的强硬态度下,最终同意日本保留“陆奥”号。作为交换条件,同意美国保留完成尚未完工原定销毁的两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同意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新建两艘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纳尔逊级战列舰。长门号于年11月竣工,陆奥号于年11月竣工。

“长门”号服役后多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直到大和号战列舰服役。

从年开始,到年“大和”号建成,20年期间,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素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因在日本海军中具有特殊地位其舰长提升为高级将官军衔的比例尤其高。

长门级战列舰被日本海军看作非到 决战关头不得动用的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加上航速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期间,长门级在战争初期都没怎么参加作战行动。开战以后日本海军包括长门级、大和级在内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

年6月,“长门”和“陆奥”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当日军机动部队主力四艘航空母舰被摧毁时主力部队尚在后面三百海里处,“长门”和“陆奥”未能发射一发炮弹,海战以日本失败告终。

年6月8日“陆奥”号在广岛湾泊地因弹药库爆炸事故沉没。年6月“长门”号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此役日本海军大败而归。

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编入由粟田健男指挥的第二舰队 游击部队参战,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遭到掌握制空权的美军飞机轮番空袭受重创。莱特湾海战后“长门”号返回日本本土修理战伤,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防陆上。由于燃油匮乏“长门”号在战争剩余时间一直停留在横须贺,成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舰,直到战争结束。“长门”号在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在日本投降时,是 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

年10月被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试验中严重受损沉没。

科罗廖夫cn

温馨提示:

联系邮箱:gaosga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3355.html
------分隔线----------------------------